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明德大讲坛之专家讲座——生活中的小称——谈一种语言范畴

发布时间:2025-04-15新闻来源: 点击数:

2025年4月9日下午,明德大讲坛系列专题讲座第四十二期在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南阶103举行。中山大学林华勇教授应邀开展主题为《生活中的小称——谈一种语言范畴》的专题讲座,清远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谭日森主持,校区200余名学生参与交流学习。

讲座伊始,林华勇教授别出心裁地选取“泥巴”和“木匠”这两个日常词汇为例,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小称的定义,并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为研究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意义。随后,林华勇教授又列举“小手儿”、“小偷儿”等多个例子,引领大家感受语言的神奇魅力,激发在场同学们对语言学的浓厚兴趣。

在讲座的核心环节,林华勇教授从生活里小称的正反实例切入,继而拓展到不同方言中的小称现象,又深入剖析变调、重叠等多个维度,为同学们带来了妙趣横生的讲解。他不断抛出有趣的话题,积极鼓励大家参与讨论。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小称的理解,更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小称带来的乐趣

紧接着,林华勇教授借助Jurafsky先生提出的小称功能联系图,简要介绍了小称运作的四种机制,使同学们对小称的功能性有了初步了解,并逐步带领同学们“解码”方言中的小称现象,寻找其背后的规律。实词虚化、小称语义特征的弱化连续等陌生概念在林教授生动有趣的例子中变得通俗易懂,方言中的小称现象仿佛一把钥匙,逐步瓦解了横亘于不同地区、不同同学间交流的障碍。在此期间,林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研究方言小称过程中的独特方法,鼓励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跳出思维定式,从身边的事物中获取灵感,寻找答案,给在场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讲座最后,林教授以廉江话中的形容词、动词重叠式等为例子,进一步阐释了粤西地区的小称形式功能。他强调,汉语方言中的小称功能远比Jurafsky先生提出的四种机制更为丰富,因此汉语语法的研究绝不能局限于普通话,必须紧密结合方言语法的研究,以此抓住汉语语法的本质。林教授还提出,语言不光是工具,还是一种官能,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语言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性。

 

本次讲座在观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反馈中圆满落幕。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小称的具体应用以及运作规律,也对语言于世界、文明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领悟。这场讲座在大家心中种下重视方言的种子,促使同学们更积极地投入方言研究,挖掘其中的语言魅力,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且有力地阔步前行

编辑:黄嘉妍、张钰楠

 

关闭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