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校区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十余名顶级经济学家莅临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共同研讨《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

发布时间:2023-11-05新闻来源: 点击数:

2023年11月5日,“《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潜力释放”专题研讨会在广东金融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简称《手册》)工作委员会和广东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代表《手册》工作委员会出席,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代表主办方出席。

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十余位校长与顶级专家,包括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斌开,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特聘教授赖德胜,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子兰,复旦大学特聘二级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亚洲开发银行前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吴卫星,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袁志刚(按姓氏拼音排序)等。

一群人站在壁报板前描述已自动生成

研讨会致辞环节由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刘锋主持,研讨交流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主持。《手册》“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潜力释放”章节作者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臧旭恒和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易行健汇报了研究进展。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伊始,广东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军代表主办方致辞,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欢迎,李建军书记介绍了广东金融学院坚持金融为根,育人为本,应用为先,创新为范的办学理念,总结了广东金融学院在依托金融发展,扎根金融办学,服务金融需求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李建军书记对《手册》在推进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上所做的贡献给出了高度评价,介绍了本次研讨会对于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了对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的殷切期盼。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代表《手册》工作委员会致辞。刘伟校长指出,为了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手册》工作委员会正在着力推进《手册》的编纂工作。《手册》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旨在提炼学者关于中国经济重大问题的原创性贡献,构建一般性分析框架。构建一般性分析框架的重要意义在于,后续研究可以以这些框架为内核,不断进行丰富与拓展,形成迭代效应,从而推动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首批推进的30多个章节的写作已基本完成,总篇幅达到了近200万字。目前,陈彦斌教授正带领《手册》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两项重要工作。第一项工作是,陆续在《手册》的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电子版,供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使用和研讨。《手册》工作委员会初步确定了五个章节,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推出电子版,其他章节也将分批陆续发布电子版。第二项工作是,围绕各个章节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高质量专家研讨,提升写作质量。最后,刘伟校长希望各位专家研讨会上能够畅所欲言,为共同编写好《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刘伟

接下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代表《手册》工作委员会致辞。陈彦斌副校长重点介绍了《手册》的主要特征与撰写标准。陈彦斌副校长指出,《手册》作为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应该具有两方面主要特征。一是平台性。由于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是全国性的,就有必要搭建全国性平台来具体推进,这决定了《手册》不是某个高校、某个机构的专属成果,而是全国专家学者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学者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二是生态性。聚焦于归纳梳理研究动态的《手册》将与聚焦于学术前沿研究的学术期刊、聚焦于凝练中国经济原创性理论的中国经济学教材三者之间将形成动态良性循环,共同推进中国经济学生态体系建构。《手册》每一章的内容都是可更新的、可修订的。计划五年左右更新修订一次纸质版内容,每两年左右修订一次电子版内容。通过定期修订加快推动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撰写标准上,《手册》各章需达到的最核心标准是,围绕本章的核心重大问题,提炼几个重要的中国特色问题(尽量用典型事实加以刻画),梳理并提炼关于中国特色问题的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并进行深入评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炼一般性分析框架。而避免成为国际《经济学手册》的中国版,尤其要避免“西方理论+中国案例/中国数据”的写作范式。在此基础上,《手册》各章要具有问题导向性、权威性、提炼性、共识性和指引性。

陈彦斌

桌子上放着笔记本电脑的男人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研讨环节伊始,《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潜力释放》章节作者臧旭恒和易行健分别介绍了本章的撰写情况和主要内容。该章主要围绕中国居民消费率不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多个视角阐述了中国居民消费率不足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发展脉络,提炼了中国学者在消费问题研究上的独特贡献。臧旭恒教授介绍了居民消费在经济研究和宏观政策制定中的重要价值,从社会保障、家庭负债和房价等视角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率不足的驱动机制,阐述了提升居民消费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易行健教授介绍了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演变历史和阶段性特征,比较了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居民消费率的动态演变趋势,从收入分配视角阐述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宋明月副教授也进行了补充。

臧旭恒

易行健

随后的讨论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围绕该章节内容发表了深刻见解,提出了宝贵建议。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教授对《手册》的撰写质量和写作标准表示高度认可和充分赞扬,认为《手册》应重点落脚在研究,同时要以学术文献为依据,适当引入政策类文献与文件。然后,郭克莎教授对本章的写作进行了评价,对本章节的写作定位和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未来的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一,注重章节之间的侧重点和联系性,为读者和后续研究人员提供清晰的导向;第二,建议对各阶段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总结,并将阐述重点落脚在现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上;第三,建议突出强调新发展格局和国内大循环中消费所扮演的角色,将现有的政策建议部分修改为政策思路,并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第四,区分释放消费潜力的短期和长期因素,以长期因素为分析重点,关注需求的体制改革问题。

郭克莎

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聘教授袁志刚认为《手册》具有鲜明的中国经济学特色和极高的学术价值。袁志刚教授认为,本章讨论稿原创性概念与理论总结基本成型,并从几个维度给出了建设性的修改建议:第一,建议以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律作为消费不足的动态衡量标准;第二,消费问题需落脚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产业链构建上,要突出扶贫、减贫的中国特色;第三,基于投资效率提升以及市场扭曲的纠正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新思路;第四,以动态投资模型为理论基础,突出经济转型背景下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第五,进一步结合公共产品如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政策导向应落脚在共同富裕上,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激励;第六,结合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从产业化优势和要素市场配置视角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袁志刚

复旦大学特聘二级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亚洲开发银行前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教授对于《手册》的重要意义和高标准高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万广华教授认为本章从包罗万象的文献中提炼了重点、吸取了精华,同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万广华教授指出,消费不足是一直存在的经典问题和需要考虑的前瞻性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一,居民消费要结合投资支出进行分析,着眼于政策效益下投资占比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第二,从机会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和体制影响等角度切入,深化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的认识;第三,中国消费不足问题其实本质上是消费力偏低,如何回溯中国短缺经济到消费需求升级等过程是个持久性话题。

万广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特聘教授赖德胜指出,《手册》充分结合了中国经济重大战略问题导向。针对该章节,赖德胜教授提出了四点完善意见:第一,消费问题的重要性要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共同富裕的背景之下,强调新时代新阶段下消费问题的重要性;第二,居民消费不足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以新的历史意识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的知识体系;第三,从就业和闲暇视角分析当前居民消费承压的因素;第四,从供给侧角度对居民消费展开分析,比如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适配性。

赖德胜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指出,该章聚焦于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这一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进展展开总结和凝练,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甘犁教授基于详实数据分析指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比美国居民消费率低大约30个百分点。在提升居民消费率方面,甘犁教授提出以下三点意见:一是要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对低收入的现金转移支付;二是参考美国养老保险的做法,允许提前支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三是增加失业保险对失业人员的救助力度,降低领取失业保险门槛,以减少中年群体的预防性储蓄。甘教授给出了他们团队对中美居民消费率差异的贡献的测算结果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甘犁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子兰教授对《手册》整体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本章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刘子兰教授强调了社会保障缴费率转型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建议进一步厘清房价和消费不足之间的关系。关于消费的影响机制,以预防性储蓄机制为统领,增补养老保险和消费问题之间的联系,关注储蓄效应正负的影响。刘子兰教授指出,存在利他主义倾向的情况下,养老保险对于消费的影响结论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实证检验。同时建议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研究进展。

刘子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吴卫星认为,本章立足中国国情、行文流畅、内涵丰富,既论述了现状,又展望了未来,具有较高的写作质量。吴卫星教授对本章后续的写作提出了如下建设性建议:压缩收入分配的指标测算等篇幅,重点放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那个,可以考虑总结对于不同收入群体结构问题的构成与变化的相关文献;考虑增补有关中国对外开放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最后,吴卫星教授还指出,境外消费的回流问题本质上是中国与国际市场消费的关系问题。

吴卫星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教授在充分肯定《手册》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本章下一步的修改给出了五方面建议:第一,目前本章主要从时间轴切入研究居民消费不足的规律,建议增加其他维度的分析,比如结合城镇化和市场化来分析居民消费率演变趋势;第二,紧扣家庭金融领域进行深度拓展,关注过度储蓄和投资问题,增强章节之间的衔接性;第三,从传统文化如节俭观念视角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第四,纳入消费者对象、能力和消费意愿等影响因素,深入探究相对消费不足对于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第五,当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背景下数字消费、养老消费、绿色消费同样为热门话题,可以将相关内容纳入未来研究的展望。

李涛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斌开高度肯定了《手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本章写作,陈斌开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在引言中讨论消费时要注重宏观背景和政策高度,可从宏观视角切入阐述投资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与社会福利、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第二,重点关注结构再平衡以及消费不足在外部冲击下的影响;第三,我国居民消费不足难用单一预防性储蓄理论进行解释,需全面考虑金融体系、教育以及人力资本的影响。

f5268167932a7ea1db9bbc069dfbbe1

臧旭恒教授和易行健教授对各位专家对本章讨论稿给予的肯定以及提出的建设性修订建议表示了感谢。陈彦斌教授对会议中专家们的发言简要做出了总结,指出要增加对典型事实的分析,从文献梳理上升到总结和提炼高度,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搭建核心的分析框架,注重宏观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同时,陈彦斌教授指出,各章节在提出政策建议时要回归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层面,注重针对性和侧重点。

 

 

《手册》及系列研讨会简介

《手册》是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旨在提炼学者关于中国经济重大问题的原创性贡献,构建一般性分析框架,由陈彦斌、樊丽明、范从来、龚六堂、郭庆旺、顾海良、黄群慧、林毅夫、刘伟、佟家栋、杨灿明、张军(按姓氏拼音排序)等数十位权威学者共同撰写。

《手册》在秉持国际上《经济学手册》权威性、前沿性等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要更加强调中国经济学问题导向的鲜明特点。《手册》各章以中国经济重大问题来划分,不仅要提炼中国特有范畴、中国学者的原创性贡献与独创性理论,更要致力于构建适用于研究中国经济重大问题的一般性分析框架。构建分析框架的重要意义在于,后续研究可以以这些框架为内核,不断地进行丰富与拓展,形成迭代效应,从而推动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学、中国财政学和中国金融学等部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首批推进的30多个章节的写作已基本完成,总篇幅达到了近200万字。目前,《手册》工作委员会正在全面推进两项重要工作。第一项工作是,《手册》工作委员会综合考虑各章节的相对成熟度等因素,初步确定了五个章节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推出电子版。其他章节,也将根据成熟度,陆续发布电子版。第二项工作是,围绕各个章节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高质量专家研讨,提升写作质量。2023年3月18日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了“转移支付与区域平衡发展”章节的专题研讨会,4月16日在北京工商大学成功举办了“房地产与中国宏观经济”章节的专题研讨会,4月23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举办了“财政再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实现”章节的专题研讨会,6月7日在中央财经大学成功举办了“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章节的专题研讨会。6月10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政府债务规模与财政可持续性”章节的专题研讨会。11月5日,在广东金融学院举办了“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潜力释放”章节的专题研讨会。

《羊城晚报·羊城派》对此次研讨会进行报道,报道链接如下:

如何释放中国居民消费潜力?经济专家相聚广金共研讨

[供稿:信用管理学院]

关闭

手机版